NEWS
紧密跟随国家产业指导及技术发展
弱电猫 照明系统接入楼宇自控后,能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吗?
发布时间:2025-11-12 浏览数:2

文章头.jpg

照明系统接入楼宇自控后,能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吗?

image.png

在智慧建筑理念日益深入的今天,“人来灯亮、人走灯灭”不再是科幻场景中的设想,而是众多建筑追求的节能与便捷目标。照明系统作为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,接入楼宇自控系统(BA系统)后,能否稳定实现这一智能控制效果,成为业主、运维方及设计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。答案是肯定的,但这一功能的实现并非简单的设备连接,而是依赖于感知、控制、执行三大模块的协同运作,以及科学的系统设计。

核心逻辑:从“被动开关”到“主动感知”的升级

传统照明系统多采用人工开关或定时控制,存在“人走灯未灭”的能源浪费,或“人到灯未亮”的使用不便。而照明系统接入楼宇自控后,核心变化在于引入了“感知-判断-执行”的闭环控制逻辑。楼宇自控系统如同照明系统的“智慧大脑”,通过部署在空间内的各类传感器捕捉环境与人员信息,经系统运算后向照明终端下发控制指令,实现照明的动态调整。这种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适配”的升级,正是“人来灯亮、人走灯灭”功能实现的基础。

具体而言,当人员进入某一区域时,传感器捕捉到人体活动信号并传输至楼宇自控系统,系统快速判断该区域当前照明状态——若处于关闭或低亮度模式,则立即指令照明设备启动并调节至适宜亮度;当人员离开后,传感器在设定时长内未检测到活动信号,系统便会发出关闭指令,确保照明设备及时断电。这一过程无需人工干预,完全由系统自动完成。

技术支撑:三大关键模块的协同运作

“人来灯亮、人走灯灭”的稳定实现,离不开感知层、控制层、执行层的无缝配合,每个模块都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,共同构成完整的智能控制链条。

1. 感知层:精准捕捉人员活动信号

感知层是系统的“眼睛”,负责精准识别人员的存在与移动,核心设备为各类传感器,常见的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、微波雷达传感器及视频识别传感器,不同传感器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。人体红外传感器通过检测人体散发的红外线实现感应,成本较低、安装简便,适用于办公室、走廊、卫生间等小空间;微波雷达传感器则利用微波反射原理感知移动目标,不受温度、光线影响,即使人员静止不动也能稳定检测,适合会议室、展厅等人员可能长时间停留的区域;视频识别传感器通过AI算法分析画面中的人体特征,不仅能判断人员有无,还可识别人员数量,进而调节照明亮度,多用于大空间如大堂、宴会厅等场所。

为提升感知精度,系统通常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。例如,在地下车库等光线较暗的区域,将人体红外传感器与微波雷达传感器结合使用,既能避免单一传感器因环境干扰产生误判,又能确保人员进入时快速响应,离开后精准关闭。

2. 控制层:楼宇自控系统的“智慧决策”

控制层是整个系统的“大脑”,由楼宇自控系统的控制器、服务器及控制软件组成,负责接收感知层传来的信号,并结合预设逻辑做出控制决策。控制器作为核心部件,具备实时数据处理能力,能在毫秒级内完成信号分析与指令下发;控制软件则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,运维人员可通过界面设置感应灵敏度、延时关闭时间等参数——如办公区域可将人走后的延时关闭时间设为5分钟,避免人员短暂离开导致灯光频繁开关;而卫生间则可将延时设为1分钟,最大化节能效果。

此外,控制层还具备场景联动功能。例如,当会议室的人体传感器检测到人员进入时,系统不仅会开启照明,还会联动空调系统调节至适宜温度;当人员离开后,照明与空调会同步关闭,实现多系统协同节能。

3. 执行层:照明终端的“高效响应”

执行层是系统的“手脚”,即具备智能控制功能的照明设备,如智能灯具、智能开关、调光模块等,负责精准执行控制层下发的指令。与传统灯具不同,智能灯具内置通信模块,可与楼宇自控系统实现数据交互,支持远程开关、亮度调节等功能;智能开关则可改造原有非智能灯具,通过接收系统指令控制灯具通断,降低改造成本。

执行层的响应速度与稳定性直接影响使用体验。优质的智能照明设备能在接收到指令后0.5秒内完成状态切换,且在电压波动等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,避免出现“指令延迟”“灯光闪烁”等问题。

关键影响因素:决定功能效果的核心变量

尽管照明系统接入楼宇自控后可实现“人来灯亮、人走灯灭”,但实际使用效果会受到系统设计、设备选型、场景适配等因素的影响,需针对性优化才能达到最佳效果。

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是首要因素。若传感器部署密度不足,会出现“感应盲区”,导致人员进入后灯光不亮;若控制器负载过大,可能出现指令传输延迟。设备选型需匹配场景需求,例如在高温高湿的地下车库,应选用防水防潮的传感器;在需要频繁调节亮度的展厅,需搭配支持无级调光的灯具与调光模块。场景适配也至关重要,如在走廊等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,可适当降低传感器灵敏度,避免人员快速经过时灯光频繁启停;在夜间的办公区域,可设置“夜间模式”,人员离开后保留10%的低亮度照明,兼顾节能与安全。

实际价值:节能与体验的双重提升

“人来灯亮、人走灯灭”功能的落地,为酒店、写字楼、商场等各类建筑带来了显著价值。从节能角度看,该功能可有效避免“长明灯”现象,据统计,接入楼宇自控的照明系统较传统系统可降低30%-50%的照明能耗,对于大型建筑而言,每年可节省数万元的电费支出。从使用体验来看,无需人工开关灯光,极大提升了人员的使用便捷性,尤其在大型商场、医院等场所,能让人员快速适应环境,提升空间舒适度。

从运维角度而言,楼宇自控系统可实时监控照明设备的运行状态,当灯具出现故障时,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定位故障位置,减少运维人员的巡检工作量,提高维护效率。

结语

照明系统接入楼宇自控后,“人来灯亮、人走灯灭”的实现不仅是技术的融合,更是建筑节能理念的落地。这一功能的稳定运行,依赖于感知、控制、执行三层架构的协同,以及对系统设计、设备选型、场景适配等细节的把控。随着物联网、AI等技术的发展,未来的智能照明系统将更加精准智能——通过学习人员的活动规律实现“预判式照明”,结合自然光强度自动调节灯光亮度,甚至通过语音、手势等多模态交互实现更灵活的控制。在智慧建筑的发展浪潮中,智能照明作为基础且关键的一环,将持续为建筑带来节能效益与人文关怀,推动建筑空间向更高效、便捷、绿色的方向发展。

公众号加群.png

服务热线:

13135131305

地址:长沙市雨花区东塘瑞府2楼(总部) 株洲市天元区康桥美郡11栋(分公司)
邮箱:rdm@ruodianmao.com

Copyright © 2001-2022 湖南弱电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湘ICP备2020021149号-1  湘ICP备2020021149号-1